"黃金博物園區"
位於台北縣瑞芳鎮金瓜石
早期在台灣清朝劉銘傳興建鐵路的時代,因工人在基隆河發現金沙,一群人溯河而上,才發現金瓜石
在日治時期,殖民地的工業革命,展現了這片土地中巨大的金屬能量,躍居亞洲產金量第一的地方,揚揚乍現台灣的極度風華,曾獲得「小銀座」的美稱
歲月流逝,至今金瓜石已成為台灣最大型的金屬礦業遺址
在遊客服務中心,可免費預約解說人員
等待中,我們先與門前的礦工來個大合照
假日這裡會擁入大量的遊客,若再晚點來,就找不到停車位了
但也可以搭公車上來,即可不必擔心這個問題
裡面也有許多攤販
"生活美學體驗坊"
為國內少數保存之特殊規模的日式建築(日治時期為日人職員宿舍),故保留其原貌並依原本空間規劃作為展示及生活美學體驗空間,更具有見證本地發展之重要地位
四連棟日式宿舍為四戶一棟的型式,四戶都有各自的玄關、廚房、浴室、廁所等設備,雖為連棟式宿舍,應該也屬於高級宿舍。
詳細介紹:http://www.gep.tpc.gov.tw/content/theme/theme02.asp
但要進入裡面參觀,是有人數上的限制,所以還得排一小時以上的隊,為了不浪費時間,因此我們就沒進去了,哪次要挑非假日再來一次
而這裡其實也是電視劇"轉角遇到愛"中,秦郎的家喔!
這裡的建築,大都為日式風格的,就連警察局也是
"太子賓館"
為日治時期日本田中礦業株式會社為招待當時日本的皇太子(後來為裕仁天皇)預定視察金瓜石礦業,於1922年所興建的臨時行館,但最後並未前來。金瓜石太子賓館屬於典型的日式高級建築樣式,建築配置與外部庭園融合成雁行排列
建物大量使用檜木構築成純日式住宅,其中附加歐式休閒室,具備度假機能
北側為造景優美的日本庭園,南側有迷你高爾夫球場與射箭場,為台灣現存首屈一指的日式木造建築
目前園區與台電合作後只開放金瓜石太子賓館的外圍庭園部分,供民眾參觀
太子賓館的全貌模型
太子賓館的外圍庭園處,有好多漂亮的鯉魚,且蠻大一隻的
"環境館"
主要介紹金瓜石的自然植物生態、聚落分布等
此外礦石展示區主要介紹產自金瓜石地區許多特殊而珍貴的礦石,讓民眾了解金瓜石地質的特殊性。二樓並有園區導覽影片放映
園區內
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專員解說
"獅頭山"
解說員說,這岩石像一隻獅子趴臥在上頭,所以因而得此名稱
"基隆山"
有個別名叫"大肚美人山",是因為從右往左看,像是一位大肚子的美人仰躺著
這裡的一些石頭牆,都還滿可愛的
"壓風機"
是動力的來源,也是坑道內空氣的來源
"銅沉澱池"
流程說明
"本山五坑坑道體驗"(體驗活動票價為50元)
將舊有的本山五坑坑道重新整修,開放部分路段,成為坑道體驗區
並利用蠟像展示當年的採礦過程,模擬當時礦工運作的情形
讓遊客能夠親身體驗實際的礦坑坑道,並對其工作環境有所進一步的了解
"黃金博物館"
一樓展室包括了金瓜石的黃金發現之旅、本山坑道(一~九坑)、礦脈的展示與當時採礦器具與有關文物的展示,及金瓜石礦業運輸系統,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人用來作為戰俘營(1942-1945)的歷史介紹
二樓以黃金為主題,包括了黃金的特性、黃金藝術品,並有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鎮館之寶
在那麼深的地底下工作,真的好辛苦
好小的礦工便當盒,我們在懷疑他們吃得飽嗎?
還有採礦的裝備
私人煉金
這個應該是真的吧?
重達220公斤的999純金大金磚,可以用手觸摸
好像還說如果搬得起來,就可以帶回家
"黃金神社"
還要爬上好幾階才會到達,且聽說上面並沒什麼,因此我們就沒上去了
這邊還有販售,他們的特色產品
礦工便當
蠻貴的,但吃完的便當盒可以當紀念
"礦工餅"
忘了買一塊來嚐看看是啥味道了
(部分內容,轉述自官方網趾 )
--------------------------------------------------------------------------------------------------------------------
位置:
官方網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