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岩"
又稱棋盤岩
形成需要有兩組節理,一組方向與岩層平行,另一組則約略垂直於岩層
經由海水的侵蝕後即會像被切割的一塊塊豆腐
"燭台石"(網路照片)
屬國寶級景觀
形成有三個階段"露出燭火(結核比周圍的砂岩堅硬,當海水刮走砂岩時,球形結核便微突出地面)à挖出溝槽(海浪打在結核即會繞著四周流動,於是便逐漸侵蝕掉結核周圍的砂岩,向下挖出一圈溝槽)à切割出燭臺(海水順著結核外圍堅硬的環圈向下切割、侵蝕,漸漸雕出圓錐狀的外形)"
"薑石"(網路照片)
岩層含有不規則結核
結核四周的質地比較軟,經過侵蝕之後凹下
而薑石表面縱橫交錯的紋路,則是當結核還深埋在地層中時,因地殼擠壓造成的破裂面
粗糙的外表,再加上灰中帶黃的色澤,酷似做菜用的老薑,所以稱做薑石
另外還"仙女鞋、冰淇淋石、鯉魚石、二十四笑石、海龜石、珠石、瑪玲鳥石等"
不過當天並沒有注意到
"單面山"
指的是一翼坡度陡急、一翼緩傾的山形,因為地層被不等量抬升所形成的
而野柳主要是以狹長的海蝕平台相連兩座單面山
在入口處的這座稱為「大單面山」
另一座當地人慣稱為「龜頭山」
可經由賞鳥步道爬到最上頭
步道上遠眺的海景
不一會兒,朋友登上最高點
不確定上面的空氣是否有比較新鮮
但是視野很遼闊
總覺得有點像頭"獅子"
"野柳燈塔"
位於龜頭山的最高處,民國56年設立,塔高11.3公尺
由於野柳岬周圍海岸佈滿很多暗礁,漲退潮差變化又大,所以時常有船難發生
設立燈塔後才獲得改善
外形則是以燭台石為範本設計而成的
燈塔旁邊的這座"無線電塔",是為了漁業通訊作業所設立的
高20多公尺紅、白兩色的塔身,常被誤認是野柳燈塔
"捨己救人的英雄 - 林添楨"
由於挺身搶救一位掉落海中的遊客,而犧牲了自己
在這之前,他已經先後四次救起不慎落海的人
蠻美的"海蝕風化"岩面
眺望海景
遠方應該是"和平島"吧?
"日晷"
只可惜當時太陽沒有露臉,遠方還不斷有閃電出現
幸運的是
飄了幾分鐘的小雨後,即是晴空萬里
在一處的海蝕溝,居然有一群人在跳水
真是crazy!
離開地質公園,還有條特產街
因為非假日,有許多攤販沒有營業
大多是魚乾、魚絲與石花凍這類的產品
說明參考:http://www.ylgeopark.org.tw/default.aspx
--------------------------------------------------------------------------------------------------------------------
位置:
台北縣萬里鄉野柳村港東路
營業(開放)時間:
★ 5月至9月:
n 平日上午08:00至晚上06:00
n 假日上午08:00至晚上06:30
★ 10月至翌年4月:
n 上午08:00至下午05:00;不分平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