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過內灣,我開始喜歡劉興欽筆下的創作,他所創造出的漫畫世界,鮮明活潑且富含本土化風味。其漫畫作品中,以「大嬸婆」、「阿三哥」與「機器人」最具代表性
劉興欽創下漫畫界的許多紀錄,至今仍然無人能及。他同時身兼漫畫家及發明家二種身份,並且成績斐然。他也是唯一獲得四任總統接見肯定的漫畫家
著作有漫畫類(丁老師、小聰明、阿三哥、大嬸婆、機器人等二百多本)、兒童文學類(有媽媽的小羌、小銅笛、小畫眉學飛、兒童文學研究等)、 輔助教材(識ㄅㄆㄇ、幾何型創意畫、手型創意畫、A.B.C.創意畫、漫畫講義等)
活動緣起
浩然圖書館自1999年起展開「交大浩然藝文創作原稿徵集計畫」,進行台灣地區藝文作家創作原稿的徵集工作,徵集範圍涵蓋文學、繪畫、漫畫、雕塑、建築、音樂、戲劇、電影等藝術創作型態原稿,於2002年1月徵得 劉興欽 老師同意,將其漫畫與發明手稿兩萬餘張,典藏於交大圖書館的浩然藝文原稿典藏室
今年恰逢 劉興欽 老師發行「阿三哥、大嬸婆」系列漫畫五十週年,特與 劉興欽 老師合作,力邀大嬸婆家族成員與民間企業共同參與,趁此良機,推出此多元型態的主題展覽,搭配精彩有趣的活動,以呈現大嬸婆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豐碩與精緻成果
以「客情三畫展」為主題,展示劉興欽洋溢鄉村風土人情與常民智慧的三「畫」創作成就 — 卡通動「畫」、民俗「畫」新作、漫「畫」手稿
浩然圖書館入口處
阿三哥來坐
大嬸婆來坐
大嬸婆導覽
展覽內容主要分成以下三大單元
(一)劉興欽民俗畫新作展示
(二)劉興欽漫畫手稿展示
(三)『大嬸婆與小聰明』卡通動畫劇場
民俗畫新作展示
晚年致力於客家民俗畫創作,作品主題涵蓋農業、生活、童玩等範疇,將半世紀前客家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彩墨的手法呈現,不僅保存了豐富的民俗史料,也呈現不同的藝術畫風
本次展出劉興欽近一百幅的「民俗畫」創作,主題涵蓋了鄉土情懷、廟會采風、消失行業、城市意象等系列
(圖片來源http://gallery.nctu.edu.tw/0711_Liu/02_content.html)
阿三哥導覽
劉興欽漫畫手稿展示
二次大戰時期,盟軍轟炸機散發的文宣漫畫,成為 劉興欽 老師接觸漫畫的開始;從他流暢圓順的筆法,不難看出受美式漫畫的風格所影響
劉興欽老師的作品,雖然帶著濃厚的美式畫風,但故事的意趣卻多半圍繞著鄉土民情的趣味。他所創造的漫畫人物中,最有名的是阿三哥、大嬸婆和機器人。阿三哥的人物概念,來自 劉興欽 老師本人;而大嬸婆則是由 劉 老師的母親得到靈感。他們的憨厚、可愛、鄉土興人情味,正是台灣民眾的寫照;描寫鄉下人進城的種種趣味,也鮮活地記錄下民國五、六十年代,台灣由農業社會轉型至工商社會的生活點滴。機器人的誕生,是為了配合科學教育的風潮而創造出來的。刀槍不入、無所不能的機器人,成為當時兒童崇拜的偶像
(圖片來源http://gallery.nctu.edu.tw/0711_Liu/02_content.html)
『大嬸婆與小聰明』卡通動畫劇場
劉興欽老師與民間企業合作,耗資新台幣六千萬元,費時三年,將他一手創造的大嬸婆這些漫畫人物齊聚一堂,改編成廣受現代青年學子歡迎的本土卡通動畫影片,並配音國語、台語、客語(海陸、四縣)、英語等五種語言版本發行
【卡通動畫DM】(以下圖片由和利得多媒體公司提供)
http://gallery.nctu.edu.tw/0711_Liu/animation/animation_1.htm
http://gallery.nctu.edu.tw/0711_Liu/animation/animation_2.htm
內容敘述有個「快樂村」,是位於台灣山林間的一個迷人的村莊;這個充滿人情味的快樂村,住了一群生性樂觀的人,有一身中國功夫,又笑口常開的「大嬸婆」;有充滿研究精神,長大後立志要當科學家的十歲小男生「小聰明」;有愛幻想又愛唱歌,未來一心想當新聞主播的十歲小女孩「真真」;有極度樂觀卻永遠吃不飽的「小三子」;再加上憨厚木訥的『鄉土發明大師』阿三哥;這善良快樂的一群人,編織出一段一段關於勇氣、誠實、創意、發明的有趣故事!內容充滿創意與啟發,探討科學及自然萬物,是台灣人共同的記憶,更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卡通動畫的主角由「大嬸婆」代表傳統,「小聰明」代表科學,「阿三哥」代表發明創作,「機器人」代表科幻,「 丁 老師」代表教育,影片內容涵蓋科學、教育、生活,生動活潑,又富有文化教育意義,老少咸宜,並可寓教於樂
在發明上,還擁有擁有138項專利
他發明了自來免削鉛筆、丁字型冷熱水龍頭、便器坐蓋衛生紙等教學與生活用品,被喻為「臺灣的馬蓋先」
活動書小司機及附卡
還有很多劉興欽筆下的可愛人物(王淇郎製作)
棒球迷拿球棒
阿古滾鐵
大嬸婆等車,遊台灣
可帶著拍照的頭套
山中茶水天上來
〔記者changcherub╱報導〕劉興欽說,他的母親有次爬大山背,正當又累又渴時,發現路上善心人士用番石榴葉煮的奉茶,僅僅一杯茶水讓疲憊的她感到全身舒坦,劉興欽的母親便發揮飲人一瓢,報以湧泉的精神,每天義務煮番石榴茶供路人享用
有一天劉興欽的母親生病了,無力下床煮茶的她擔心路旅人沒茶水喝,心急的她病情一好轉,就下床煮茶,並背到原定點,沒想到早有一桶茶水煮好放在那邊,感到奇怪的她隔天起了大早,想要看看奉茶者是何許人也,沒想到只見茶水卻不見人影,連續三天皆如此;劉母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茶水。劉興欽對這則故事印象深刻,認為具有客家人敬天、好客精神的意義,所以畫成漫畫
客委會副主委莊錦華說,原來「山中茶水天上來」應改成「膨風茶水天上來」,因為北埔鄉盛產膨風茶。而且北埔鄉準備把「膨風茶水天上來」的圖案做成高 六公尺 的銅塑品,佇立在塞滿一級古蹟的北埔老街入口處,作為北埔鄉的新地標
當大嬸婆與北埔鄉結合在一起,一定更會為地方帶來觀光發展,因此感謝劉興欽無私地將大嬸婆的肖像授權給北埔鄉
除了北埔老街外,近年來劉興欽致力將大嬸婆等漫畫圖像進行授權以推展文化創意產業,於內灣商圈同樣也有豐碩成果
大嬸婆鵝姐野薑花粽
大嬸婆私房菜
黑糖麻糬、酒釀…等
在這次的展出中,也賣許多周邊商品
由於太喜歡劉興欽的作品,於是我買了"台灣舊俗圖集"
四十幅舊俗畫,將先民在台灣的生活、民俗和風情,透過彩筆一一呈現出來
以下是我最喜歡的幾幅(林少雯 撰文)
還有送紀念徽章
部份述敘來出於:
http://gallery.nctu.edu.tw/0711_Liu/01_intro.html
其他連結:
劉興欽數位漫畫館 劉興欽的漫畫成就介紹
劉興欽創意館 劉興欽的發明創意介紹